|
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 ——爱国主义教育法立法纪实发表时间:2024-01-31 13:20来源: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21期网址:http://www.npc.gov.cn/npc/c2/kgfb/202311/t20231122_433079.html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维炜 “通过!”10月24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共5章40条,包括总则、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附则,将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坚持党的领导 ——为爱国主义教育“把脉定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的民族心、民族魂。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10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书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呼声不断高涨,大家希望以此夯实14亿多中国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根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爱国热情,营造积极向上、充满凝聚力的和谐社会氛围。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期盼。2022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法工委牵头组成包括中央宣传部、司法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在内的工作专班,抓紧研究起草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中央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省(区、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在起草专班工作基础上,法工委经与中央宣传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征求了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新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更是驶入“快车道”。今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初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会后,法工委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部分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代表和研究机构等征求意见,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宪法法律委、法工委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基层立法联系点、文博单位、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意见,到新疆、山西等地调研,听取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 充分吸纳群众意见,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草案二次审议稿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规定,增加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方面的规定。10月24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获表决通过。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聚焦于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体制和机制,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有力证明,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用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有机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之中。 充分采纳民意 ——将人民纯粹炙热的爱国情写入法律 爱国主义自古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到法律制度中,人民群众无疑最有发言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采取各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来自一线的群众智慧、基层办法如源头活水般喷薄而出,源源不断汇聚至国家立法机关,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和修改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重庆南开中学高二学生喻祥宸十分关注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023年5月18日,他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重庆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在重庆南开中学开展的意见征询会,建议立法设立专门条款,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次会上包括喻祥宸在内共5名中学生提出了12条意见建议。 74岁的上海居民郅成华出生在红色家庭,父母都是老党员,曾参加过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淮海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他在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意见征询会时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要“抓早抓小、入脑入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爱国主义教育角、加强对青少年课外读物的审核。 江海区外海街道墟镇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区凤莲积极为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建言献策。今年3月,广东江海联系点召开立法意见征集座谈会,她建议加快爱国主义教育法立法进程;5月,江海联系点开展草案意见征集活动,区凤莲再次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大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力度,适当增加传统节日假期,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 “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和联系点工作人员踊跃参与,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好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介绍说,在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311人提出的586条意见,另收到来信6封。社会公众主要就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加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区分不同群体增强法律规范的针对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通过后的法律对各方意见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吸收采纳,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体制、工作原则和教育内容,以及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机制保障和主体保障,确保在社会各个行业和每个角落,都能高高扬起爱国主义崇高精神。 化作行动自觉 ——以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精彩华章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何把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一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常委会闭幕会后,见证爱国主义教育法诞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不禁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不仅是对法治建设的完善,更是依法对爱国主义价值观作出的“明确”和“感召”,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每位国民心中牢牢扎根,激励人们把拳拳爱国情、殷殷报国志,源源不断转化为投身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实践,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晶说,法律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应当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充分发挥公职人员在忠于国家、为国奉献,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新时代的青少年,是中国的明天,他们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爱国主义教育法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河北沧州第十六中学校长唐景丽代表表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对于振奋企业精神、凝聚员工力量,意义重大。”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代表说,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创世界一流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科技引领、标准引领、品牌引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社区如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贵州遵义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英代表表示,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大格局,发挥家庭、学校、社区三方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各方协同、统筹推进,构建全方位、常态化教育机制。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爱国主义教育法作出了国家采取措施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港澳台同胞“对国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规定。 来自澳门特区的萧志伟代表满怀深情地说,澳门将一如既往坚守“一国”之本,发挥“两制”之力,把握好横琴深度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发挥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从国家发展红利的分享者,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奉献者,齐心协力谱写澳门新篇章,推动祖国繁荣发展。 此外,在法律通过当天,香港特区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响应,欢迎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第二天所作施政报告时表示,将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及“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等,在不同层面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法之力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以法之名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将汇聚起无数个实干、追梦、奋斗的你和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文章分类:
时政热点
|